《从登山中领悟创业》
在世界青年创业论坛上的发言
很高兴受邀参加世界青年创业论坛。作为一名在创投界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老兵”,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分享自己对于青年创业的一些看法,我深感荣幸。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了创业这条道路,他们或者不甘于在既定的职业生涯中循规蹈矩过此一生,或者满怀希望、激情高昂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这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是一大幸事。
然而,相比较于在政府、大企业和学校等稳定的机构供职,创业之路不仅面临着很多未知与风险,还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和毅力,更得时刻关注紧盯市场变化与商业先机。
2017年5月初,为庆祝2018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我与几位北大校友参加了攀登珠峰的高山适应性训练,这是我第二次攀登雪山,我们到达了珠峰北坡的7000米高度。相比较我之前多次参加过的马拉松、百公里越野、戈壁挑战赛以及极地长征等极限运动,我愈发感觉到长距离徒步与登山完全不同,进而体会到就业与创业的迥异。
长途跋涉也好,跑马拉松也好,哪怕是七天需要自负重10公斤徒步穿250公里沙漠的极地长征,救援队与收容车往往就在身边或者附近。这就像大多数人日常的工作,特别是在政府、大企业和学校等稳定的机构中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自己擅长的、但可能缺乏挑战的事务。你可以随时停下来甚至退出,只要你愿意,可以换一个地方,通常名声、收入都不会有大的影响。而对于你所供职的单位而言,失去你,也不会有灾难性的打击。
然而攀登雪山,一旦上路,就不能长时间停下,不能轻言放弃。因为这样做,往往意味着可能有生命危险。同样,一旦选择创业,你肩膀上所承载的重量一下子就会陡增,自己的梦想、团队的希望、投资人的金钱甚至旁观者的目光都会重重的压在你的身上,你很难选择停下或者放弃。
在雪山之上,人类是如此渺小,已经自顾不暇,更不用说轻易帮助他人。救援车开不进山里,直升机飞不上七千米,一切都要靠自己肩背手提。在茫茫高山雪原之中,在蓝色万年坚冰之上,你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从珠峰北坡7790米营地再往上,沿着攀登路线,通常会遇到过往攀登者的遗体。在他们失去生命前的那几个小时里,身边很可能会有其他登山者经过,不是路过者不愿伸出援手,实在是大家没有这个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甚至不能享受长时间的休息。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加上凌冽的寒风,为了确保不失温,你能够做的只有两件事情,一个是多穿,一个是多动。如果停下来长时间休息,很容易失温甚至失去生命。
即使再累、再乏、再困,你也要逼迫自己迈开双脚继续行走。面临缺氧与失温,你总是容易“犯困”。但你不能睡!许多登山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告诉自己和同伴,就睡一会儿,就睡一会儿,然后,可能就永远也醒不过来了。
对于创业者,市场永远在变化,竞争对手时刻在进步,而自己遇到的问题也是与日俱增。一旦你停下,没有人会因为怜悯而停下来等你。通常当你感觉休息好了,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被竞争对手落下一大截,原本优势不大的竞争力极有可能已经丧失。
创业要像登山一样,要有强烈的欲望,以及面临未知危险的勇气和能力。
在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上班,大多数时候都是按部就班。就像长途徒步和跑马拉松一样,只要你的体力不透支,在双腿交替之间,时间熬够了,你总能够抵达终点。
而登山面临着更多的未知和不确定,随时随地可能遇到的冰裂缝和雪窝,随时随刻可能面对突如其来的雪崩、冰塌或者滚石,以及登山绳的断裂等等。许多人在平常的工作岗位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然就能够取得创业的成功。就像在平原上马拉松能够跑进三个半小时的运动健将,一旦踏上高原,也有可能举步维艰。
在雪山上,你的身体不再那么听你的使唤。如果没有强烈的攀登欲望,你自会有千万个理由来让自己半途而返。在海拔六七千米的空气稀薄地带,大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表达抗议。头疼、胸闷、呼吸困难、四肢乏力,每走一步,身体都在和心智斗争。一个念头总会时不时地冒出来:我是脑袋进水了么,要这样自己找罪受?
没有强烈的攀登欲望,没有面对未知危险的勇气和能力,开始一段登山之旅往往就意味着用生命开玩笑。创业也是如此!
创业要像登山一样,对自己的能力有着充分的评估,不能只想着上山,不想着下山。
九成山难发生在下撤途中。由于体能耗尽、缺氧,加上绳索、技术出现问题,下撤时出现滑坠的几率更高。攀登珠峰的人群中,有不少人是在成功登顶之后,在下撤途中不幸失去生命的。除了发生意外的情况,大多数遇难者都是因为体力透支。登顶的诱惑太大了,以致于许多人没有为下撤留下充足的体力。
如果把人的体能值设为100分,我觉得应该用40分来上升,用60分来下撤。就算这一次不能登顶,但只要活着,下次还有机会。
创业也是如此。虽说创业追求成功,创业不应该惧怕失败。然而创业忌讳孤注一掷的行为,要尽量避免背水一战的举动。创业者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做好失败的预案。失败的经历虽然是创业者宝贵的财富,但是一定不能够元气大伤,让自己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随意地孤注一掷、背水一战,那是赌博!
创业要像登山一样,精心谋划,做足准备。
越野徒步和马拉松,即使你没有充足准备,一般不会将生命置于危险之中。攀登雪山则不然。你需要对攀登技术提前熟悉并反复练习。登山中,除了缺氧、低温的危险,还有一个很大危险来自于滑坠和掉进冰裂缝。在珠峰,为了安全,向导会提前修好路,挂好路绳,也就是每隔几十米在冰雪之中深深地打下金属雪锥,然后将一根登山安全绳牢牢地挂在上面。登山者会手持一个上升器,一步一步沿着绳子推进。上升器只能向上方移动,受到向下的力量时就会被卡住。但是遇到金属雪锥节点时,你必须先用主锁把自己挂在下一段安全绳上,再解下上升器,挂在同一段绳子上。这些技术上的细节,是用来保住性命的。
登山,需要对队友的能力和体力有着充足的了解,同时还要对同伴有十足的信心。因为成本太高,行动太迟缓,并不是每一段路都会修路,结组而行是另一种常用的保护方式。三五个人一组,大家彼此绑在一根绳子上,一旦某个人滑坠或掉进冰裂缝,绳子会突然收紧,其他人迅速趴下,将冰镐插入冰雪之中,狠狠下压,同时制动,拉住那个陷入危险境地的队友。这根绳子上的队员,彼此托付生命,这需要完全的信任,才能一同前行。一起创业,意味着彼此托付未来。团队相互补台才能共同前行。
登山,需要庞大的支持团队,来确保供给。登山者,尤其是采用喜马拉雅攀登法的登山者,会做长期而周密的计划,包括:提前几个月甚至长达数年的体能训练,精打细算的轻量化装备,用卫星云图对天气进行预测,在各个营地之间反复折返,以适应逐渐升高的海拔,将食品、氧气瓶、帐篷等必备物资运到每一个营地,以利于最终冲刺减少负重。
虽说创业需要冲动、需要激情,但是创业不能盲动。
我从来不鼓励青年盲目创业。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要有激情,也要像登山一样有充足的准备。周密的计划,认真的准备虽然不能保证你最后创业成功,但能够帮助有效降低迈向成功的阻碍。
创业者与登山者一样,要时刻做好准备,预判天气,抢占先机。
受制于天气等条件,适宜珠峰冲顶的“窗口期”长不过四五天,短则两三天,上百名登山者都要在几天内依次登顶。由于珠峰天气变化迅速,为安全计,所有人必须在大风来临前尽早登顶并下撤到安全地带,因此北坡往往都选择在凌晨0点到2点时从8300米突击营地出发冲刺8848的顶峰。
冲顶珠峰,关键是要密切关注天气,一旦天气窗口打开,就要趁早出发,抢占先机。在珠峰海拔临近8700米的地方,有一个通往顶峰的最后一道鬼门关,著名的“第二台阶”,那是一段30余米高的岩石峭壁。这里有一个中国人1975年搭建的金属梯,俗称“中国梯”。“中国梯”虽然大大提升了登顶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抵达时间晚了,你就要排队等候登梯。在这样的高海拔、零下30多度的低温和大风中,等待意味着慢慢耗费体能以及体温,很有可能冻伤并错失登顶的机会。
创业通常也会面临行业的窗口期,有预见和有准备的先入者跳进的是蓝海,后入者跳进的可能就是血红之海。
登山不易,创业亦艰。每一段登山旅程,都会考验人性;每一程创业之路,自会丰富人生。无论是登山还是创业,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心中必须常怀敬畏:敬天、敬地、敬人,敬万物。因为,登山需要征服的其实并不是高山,创业需要战胜的其实也不是项目和竞争对手。真正需要征服的,只是我们自己。
祝各位青年创业朋友好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