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早在1999年,国内尚没有多少人能解释清楚风投概念、甚至根本无人意识到科技投资会成为今天创投圈的主流风向时,他便写下了《中国VC与技术结合的新趋势》。
作为创业者,冯华曾创办了产业互联网的新三板公司搜了网络和工业软件领域的新三板公司云迅通,以及纳米新材料公司华科创智等公司;他也在早期孵化投资了包括华科创智、鸿逸达等深圳市孔雀计划团队,深入理解了孵化硬科技公司的方法论。
度过了精彩的创业生涯和天使投资人的阶段之后,2017年,冯华选择加入松禾资本,这家中国本土历史悠久的创业投资机构,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先后主导并参与了虹软科技(688088)、中科微至(688211)、奥比中光、比亚迪半导体、联特光电、大普微电子、美好创亿医疗、维琪生物等多个明星项目。
松禾资本冯华在中科微至上市敲钟现场
出手投资约10家企业,其中IPO 2 家、过会或提交注册4家,还有一些已经申报上市材料。如此高的命中率,对于任何一位投资人而言,都是不可言喻的一种骄傲。
“我寻找的是远大格局的企业家和科学家的结合体”
近两年,“无人不谈硬科技”已经成了投资圈的真实写照。松禾成立2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硬科技投资,也投资了一批明星科技公司,如华大基因、商汤科技等。
多年的产业背景让冯华对科技投资有着另一番理解。
“在2018年之前,我出手比较谨慎。”冯华告诉记者,“作为投资人,最重要的是投趋势、投方向。做硬科技,尤其原创技术,产业化过程会很慢,最难的地方就在于解决技术场景的落地问题。而前几年,泛科技领域市场大环境并非向好,尤其一些初创型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回不来,生存其实非常艰难。”
在冯华看来,科技投资的重点一定是要找到行业细分龙头,寻找具备国产替代概念的项目。只有龙头企业在发展的趋势中才更容易活下来,投资回报才会得到最大化;如果没有机会投到龙头企业,那么至少要找有创新技术的企业,找到有高速成长空间的企业。
除此之外,一个项目能不能上市,跟创始人的特点和个性密切相关。尤其近两年,从事科学研究的“技术派”越来越受到投资人的青睐甚至疯抢。冯华不断强调,“创始人必须要有大格局,投资人要找到相关领域的企业家和科学家的结合体”。
在考察企业过程中,冯华会重点看企业管理者有没有格局,是否足够了解行业和自身,除了管理能力,甚至是否目光坚定,足够有自信。谈到这里,冯华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投资故事——同类项目中,选了一家估值贵3倍的企业。
2018年5月20日,人工智能3D传感领域独角兽企业奥比中光宣布完成超2亿美金D轮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松禾资本及数家老股东跟投,这个项目是来自冯华的一个精彩案例。
“第一次拜访奥比中光的时候,创始人黄源浩直接告诉我们公司暂时并没有融资计划。”冯华回忆,“当时国内专注3D传感器的明星企业也就两三家,都曾有过交流。但对于奥比中光,想了很多方法尝试寻找项目的对接人,直到偶然间才发现,奥比是深圳的孔雀团队,刚好通过一个朋友取得了联系。”
“跟进了两个多月。记得当时奥比的落地场景甚至没有很多,营收自然也不高。这需要很多细节的判断,让我们下定投资决心。”冯华告诉记者,“投资奥比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在行业需求的大势下,看中了正是黄源浩‘科学家+企业家’的特质。”
据记者了解,在投委会上,他曾这样评价奥比:“一个团队中有多个光学博士,而且创始人是潮州老板,两种特质兼具,这样组合的项目团队,全中国都没几个。”而这笔投资也是比冯华当时尽调的另一家同类企业贵出了3倍,是当时松禾和冯华很重的一笔投资。要知道,彼时奥比中光备受资本市场的宠溺程度,根本无法与今天相提并论。今天,这一项目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金,包括阿里在内的很多明星机构都有进入,但对于当时的松禾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投得好、管得好,救得好,最终才能退得好”
创投圈一直有种争论:赚市场的钱,还是赚企业的钱?赚市场钱的投资者,通过和市场上其他参与者博弈,在股价波动中实现获利。但这种模式并没有为资本市场创造真正的价值增长,这也是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而赚企业成长的钱,才有可能成为持续创造收益的一种路径。
冯华一直坚持的理念是:投资技术即代表着投资未来。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者,他坚定地相信企业,尤其是优秀的企业长期持续地发展和成长,是投资回报的主要来源。因此冯华也始终坚持,要研究有价值的前端技术和企业发展模式,和企业一起成长。“给企业家时间,让企业自由发展。”Days正是冯华投资哲学中的第一关键词。
于是,他选择和企业家交朋友,形成良性、长期的伙伴关系,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投资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避免在公司运营上介入太深,同时通过深入研究形成的战略、格局、观点来帮助到企业。”
“我们不可能像创业者一样,天天做业务。但是,在细节上,企业寻求投资人帮助,一方面是信任,另一方面,也是机构的投后能力体现,急企业所急,在某些最细节的环节,解决企业最迫切的难题才是投后的价值。通常企业都是在搞不定的问题上,才会积极寻求投资人的帮助。”
在冯华看来,投得好、管得好,救得好,最终才能退得好。“投资不但要讲投后服务,投前服务要更重要。”
从创投角度讲,最重要的风控实际上是在投前。投前服务决定了项目本体的素质,投前把握好了,做投后才有价值。投前是价值的发现阶段,而投后的根本意义则在于尽可能减少已投项目的各种风险,确保企业保值增值,从而确保投资机构的投资价值。
“为什么松禾可以投到一些行业龙头?比如商汤、比亚迪半导体,然后沿着产业链做了很多产业服务和投资布局,这是产业投资的一个典型案例。机构能不能跟企业保持一个很好的关系,做更多的产业链协同布局也很关键。”冯华解释。
其实,投后是一个长期服务,并不是投完上市就不理不睬。“上市意味着创业者的阶段性成果,但同时这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企业更大的价值在于上市之后的协同合作和发展。”
“坚守投资人道德底线,尽我所能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这两年,科技投资整体有些浮躁,风口下涌现出很多项目。冯华会比较冷静地看待风口这件事情。尤其科创板、北交所都是企业很好的融资渠道,但前提是保证他们的稳定成长。“有时候,投资很热的项目,不一定能退出来。冯华特别强调,项目估值不能靠泡沫吹起来。相对的,企业自我造血能力更为重要,尤其在产品技术方面,科技企业必须要在全球或国内市场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这些从企业的客户属性、对产业链的贡献率等方面都可窥见一二。”
退出的角色跟投资的角色一样重要。退得不好,等于白投,赔本赚吆喝不说,有的时候甚至赔钱。尤其对于后期投资,冯华个人也更看重项目的合规性和财务指标。也正因此,其投资的命中率相对较高。冯华PE后期投资希望的理想状态是——第一年投、第二年上(市)、第三年退,实现多倍的投资回报。
可以说,在冯华的投资哲学中,Data至关重要。
一只基金回报好不好?与机构投资的每一个项目都密切相关。项目的造血能力也好,抗风险能力也罢,都与基金退出成绩相辅相成。如果项目上市,没有投资回报,等于没用。
冯华10多年的投资经验,让他始终遵循3D投资法则,坚持自己的责任和职业道德,通过自身投资技能投资好标的,在一定基金周期内为出资人创造更好的收益。投资的核心目标是给出资人带来绝对价值回报,帮助被投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要做的就是,无限地接近责任和时间的底线,通过自身的技能去投资好的标的,而且在一定周期内,为我们的出资人获得更好的收益。”冯华告诉记者,“投资人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钱不是我们要赚的,我们更多的是要从基金的责任心角度思考。要记得道德底线,对出资人负责。”Duty是冯华投资哲学中的又一关键词。
我们要有比企业家更大的胆识和格局,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伟大企业
其实,很多项目,即使尚未盈利、没有拿过融资,也已经实现上市。“所以,投资人要善于思考。那些市面上估值炒上天的项目,反而不应该是我们的关注重点。”
作为投资人,在全国各地到处看项目已经成为常态,但冯华对深圳本地的科技企业亦情有独钟。问其原因,一方面是和深圳企业质量优质和深圳多级政府引导基金是松禾成长基金的出资人;另一方面,本地企业也更利于投资机构做投后管理
如何去挖掘到这些水下项目?“很多项目就在身边,就看如何去挖掘。多一些思考和探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冯华给出的答案简单却常常被人忽略。比如,你开车上班,路过一栋大厦,你是否有想到有哪些企业入驻?这些项目有没有上市?再比如,身边人所使用的科技产品,为何受欢迎,是否可以找到企业创始人拜访一下?
早在2007年,冯华便开始从事个人股权投资,但他并非是“甩手掌柜”,而是深入到企业并参与经营工作。在作为个人投资人的过程中,“我每周还是会去企业免费上班几天,毕竟只有深入了解到公司的营运模式,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比其他投资人,冯华累积了十多年的公司经营管理的宝贵经验,在与项目标的沟通行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问题时,就多了一层产业视角。
当被问到,“你自己投这么多企业,还有精力做投资吗?”,冯华的回答是:“我每天会比别人更付出多的3-4小时,工作更加简单和高效,也少介入到具体公司的运营管理。”冯华也切实履行着自己的坚守。他每天的工作是从早上7点开始,提前两小时是冯华自己的坚持。相比其他投资人,冯华也很少社交,很少混圈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多重角色之中。
谈及投资理念,冯华有着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也就是投资要有“三心”——包容心、同理心和勇敢的心(大格局)。“我们要有比企业家更大的胆识和格局,才会发现和包容更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伟大企业。”
这样的付出也带来了非常出色的成绩,截至目前,松禾成长基金管理规模超过36亿,未来1-2年内松禾也将迎来收获期。对于未来,冯华希望在芯片、AI、汽车智能化、机器人、产业互联网、碳中和等赛道中,依托松禾多年来的资源优势,持续加码推动中国科技的创业创新。
在和记者的最后采访沟通中,冯华回忆起了刚加入松禾时的场景。冯华告诉记者,2017年,最吸引他加入松禾的原因之一是在与创始合伙人厉伟沟通交谈中,厉伟对外传递的“松禾文化”让他深感认同,这种文化的背后是一种包容心以及对中国股权投资视野的远大格局。
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的永续发展,从创业期到稳定期乃至基业长青,都需要团队中每个个体的长期坚持和努力,团队也为个人提供更加体系化的支持。加入松禾之前,冯华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在投资领域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实践。在加入松禾这艘投资航母以后,冯华不仅深化了辅助种子期初创项目从0到1的实践能力,更是在扶持企业从1到100的全流程成长中,完成了个人投资生涯的蜕变。
“要学会在浮躁的市场上保持低调冷静,嗅到机会,精准出击,才能将自己的投资能力发挥到极致。”对于未来,冯华阐述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