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被动疾病治疗正逐步转向积极主动的健康管理,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蓬勃生机。然而在多重“非经济因素”的扰动下,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叠加,2023年上半年国内医疗领域在融资数量与金额上创下近五年新低。如何在医疗健康赛道上稳健前行,挖掘出新的增长机遇,成为时下众多投资人的关注焦点。9月22日,由松禾资本主办、融中承办的“创·启”2023松禾资本价值同盟年会在深圳隆重召开。在医疗主题圆桌论坛上,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作为论坛主持,与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艾康特创始人兼CEO李笑微、瑞德林董事长兼CEO刘建、怡道生物董事长史力、中关村水木医疗董事长孙京昇、安保医疗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双卫一同就“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国际化”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有人说,20世纪是电子的世纪,中国较国外发展晚了20年。而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中国几乎与国际同时起步。在过去的10-20年里,世界范围内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突破,中国也迎来了长达10年的繁荣期,造就出医疗健康产业的第一波红利。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推动了医疗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论坛主持人罗飞以此发问。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史力认为,政策支持和持续投入,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以疫苗领域为例,首先,人用疫苗是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政策鼓励和扶持的方向。其次,疫苗是为大规模健康人群设计的,技术和安全要求有别于其他药物,因此,政府和药监机构有着极高的监管要求。再有,中国与日本、美国比,虽然国家整体GDP已经很接近,但的疫苗投入只事日美投入的1/10,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最后,由于疫苗行业技术,质量, 和安全门槛高,找项目和纯新产品的机会特别少,仿制也不敢轻易改任何成分。所以,一旦你发现一家疫苗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做得很精细,能够对疫苗研发和生产知其所以然,那么我相信这是一家优秀的疫苗企业。孙京昇表示,勇于同国际接轨是一个关键因素。2000年,我国关于医疗器械的法规仅有一个《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而现在相关法规已有100多个。刚工作时,中国医疗器械的标准只有300个,到现在已有两千多个医疗器械标准,“指南”也有几百本。经过20年发展,我国在法规层面已追赶上了西方的水平,但需要认识到的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较国外头部企业的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决定出来对相关企业进行商业化辅导,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法规变成助力创新促进的工具,而不是拦路虎。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蒋慧指出,过去10年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基因测序领域。当年的测序仪做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需要7天时间,现在只要3个小时,孕妇做完检测,24小时内就能拿到报告。如何实现的?第一,是要有底层的技术布局,包括涉及到基因测序仪的光机电、生化反应、软件、测试、算法等领域,以及不同交叉学科的突破。以光学方向为例,通过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合作,在光学的极限和底层技术上做研发,除了硬件部分,包括酶和生化部分的重点突破。比如说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结合生命组学大数据进行更加高效选酶的挖掘。这样的结合使得产品从巨型原理化样机实现了小而美。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政策的支持和标准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华大智造曾参与了第一个国家测序仪标准的构建,从没有标准、标准粗糙,到标准物质的研发、标准的性能讨论,再到最后如何进行检验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规划。有了这些标准,并基于标准物质等一系列的标准要求去快速迭代,推动整个技术的持续升级,不仅仅是与国际水平看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的测序速度和质量都已超越了国际水平。第二,在基因组学领域,应用非常关键。在应用环节中,基因检测拥有巨大的应用场景。目前,我国在整个基因组学的应用部分处于全世界最领先的位置,比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全世界第一个批准无创产前应用的国家。另外,还有面向肿瘤等的基因检测应用。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标准推动行业发展,进而带动医疗产品持续提升,加速全球化进程。
罗飞从华大智造的例子发表了四点看法,一是基因测序的技术在中国能够迅猛发展,一是在于交叉科学,在软件和硬件,包括化学、材料来讲,都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二是应用的场景。三是是政府监管,中国是全球第一个无创产前临床试剂的批准国。四是华大脱胎于研究院,而研究院成果转化的效率是不同于其他的组织形式,这其实就是人才的培养。
第一波红利期间,医疗健康行业吸引到大量投资,资金涌入该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过,也带来了市场过热的问题。一方面,医药行业的人才“迁徙”频率增加,尤其在制药和生物技术领域,人才变动比例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医疗健康行业的人才供需缺口仍然较大,相关企业持续面临人才招聘难的挑战。对此,罗飞向嘉宾提出问题: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究竟该如何破局?瑞德林董事长兼CEO刘建刘建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历了两波浪潮,第一波是早期胆子比较大的,有领导能力或者领袖能力的人带着一批人创业。第二批是归国潮的科学家,基于这样的科学家和技术能够引领企业,也带来了第二波技术创新的浪潮。2015年之后由于中美竞争,使中国企业的竞争和创新不能仅依赖于单一的技术或管理能力,更需要的是两种能力的兼备,并且要能够处理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融合。合成生物领域,往往需要10-20多个不同技术领域背景的多学科交叉科学家一起共创,因此必须遵守行业规则,必须要持续运营投入,同时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真正交叉学科领域的优秀企业,首先要做好企业管理,即管理资源的有效配置。而配置资源的、承载管理动作的是人,如何将这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长期融合在一起,联系在一起,是瑞德林要研究的。为了破解卷,大家都在抢人才。所以2018年瑞德林实现了合伙人制度,成为一家员工持股的公司,核心就是为了解决企业长期发展,以及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我们在各地成立研究院,专门服务于人才,最终为企业的技术发展服务。怡道生物董事长史力史力提到,目前生物医药行业和其他热门行业一样,人才流动得很厉害。好不容易培养一个人才,工资不满意或者股权激励数量不到位就可能跑掉了。而生物医药领域,特别需要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岗位上能够持续下去,所以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留住人才。我在过去已将90%的股权分给了全体员工,后续也是这样操作和期望的。与此同时确认员工的工作是他们喜欢的。二是怎么培养?怡道生物创建了怡道生物管理学院,从全方位培养人才,不仅是技术,更重要是管理技能,因为这些人成长和持续下去,才是一个企业未来可持续性重要因素。比如我在美国跨国公司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人,在一家公司呆过三四十年的,令人震惊。通过这种韧性,企业能够连续不断的发展。中国企业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现在猎头很多,曾经面试一个年轻人,8年换了6个公司,不太敢要,因为不知道这个人到底会做什么,专在哪里,所以维持员工的稳定,培养出来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是很重要的。安保医疗董事长、总经理王双卫王双卫认为,一方面要在长期的发展中做人才的储备工作。2019年安保医疗只有200多人,现在已到了800多人,超过10年的老员工占30-50%,5年以上在70%以上。一个稳定的团队是一家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而这样的团队也会推动企业更快的发展。相信给员工合理的待遇和非常好的关怀,员工也是愿意跟着企业一同成长和发展的,而这离不开持续性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做长期规划。安保医疗已制定了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没人才,什么都是玩不转。深圳现在有将近10万医疗器械从业者,有1539家医疗器械公司,如何让进入公司的90后、00后有趣的工作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艾康特创始人兼CEO李笑微李笑微指出了四条原则:第一,每个人愿意加入这样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员工认为可以在这里成长多少。第二,员工的薪资福利。第三,要有冒险精神。第四,建立完备的接班人计划。虽然现在艾康特成立不到6年时间,一共200多人,但是已建立起非常好的人才梯队和接班人计划。通过要求所有的管理者岗位都需要有自已的接班人,并对接班人建立高潜力人才梯队库和高潜力人才的培养计划。希望通过三年,等到队伍需要更高岗位职位出现的时候,接班人计划的高潜力人才库可以顶得上。现在对于企业来讲,招人这件事成本太高了,也非常难招到一个与企业有共同价值观,并且非常了解企业的人才,所以艾康特希望通过自身培养,让员工成长,建立人才梯队。当然对于特别重要的人才,艾康特也是舍得花钱的。历经红利期后,我国在疫苗研发、创新药物、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对医疗健康企业在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回望历史,在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阶段,医疗健康行业相关企业的盈利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往往更具韧性。展望未来,罗飞请各位嘉宾预判5年之后的医疗产业将会如何发展。王双卫提到,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的发展是头部集中的,不做到第一名将没有前途,而这就是安保医疗的目标。我们要把所有的品类在中国做到第一位,然后在全球布局。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办法的,必须要做到第一,没有退路。我们唯一的道路就是胜利。同时,安保医疗计划5年内一定要上市。中关村水木医疗董事长孙京昇孙京昇表示,真正的变革是与医保和医疗体制有关的。所以中关村水木医疗向全行业喊出口号:希望相关企业努力与国际头部企业看齐,将研发留给自己,把合规留给我们。希望在中国做医疗器械的企业,未来都有机会与中关村水木医疗平台合作。刘建一句话概括为,卷是常态,创新是未来,人才是关键,数字化是基本盘。史力指出,疫苗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的疫苗受限于国外,包括自己国人对中国疫苗的偏见,所以怡道生物的使命就是作出国际质量标准的疫苗,同时满足国外质量标准和国际市场供应。届时怡道生物肯定需要是一个已经上市了的企业。李笑微表示,对于5年展望,希望未来的医疗器械达到欧美标准,甚至超越欧美标准,更希望艾康特成为一个受行业尊敬的国产品牌。
蒋慧认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相信未来5年,全球一定会在技术、产品、模式上有更多突破,推动超过20%以上的规模化增长。华大智造已经在今年年初实现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到100美元以下,只有让全球80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基因组报告,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大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最后,主持人罗飞总结到,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有几个重要的关键要素,一是政策,二是人才,三是企业家团队对于产品的选择。松禾资本早在1999年就开启了在医疗健康领域布局,包括对深圳科兴的投资。随着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松禾资本支持了超过40多家医疗健康企业的创业和创新,总投资已超过20亿元人民币。通过对医疗健康长期关注和支持,松禾资本相信只有健康才会缔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社会更加健康、更加智慧、更加绿色,一直是松禾资本的梦想。